Search

#一封寫給親愛的臺灣與我們的信​

親愛的臺灣,還記得前年十二月,​
  • Share this:

#一封寫給親愛的臺灣與我們的信​

親愛的臺灣,還記得前年十二月,​
一則傳上PTT的消息,讓你響起了警鈴,​
超前部署地開始了物理性的防禦,​
用了當時你可以做到的各種方式,​
守住了這片島嶼,我們的家。​

那個時候,​
即便備受質疑,也有反對的聲音說著,​
有需要這麼緊張、這麼大費周章嗎?​
你依舊沒有動搖,選擇在最快的時間內,​
將各式專業,各就各位,同島一命,守護家園。​
興許是想起了過往沉痛SARS的記憶,​
興許是習慣了令人懷疑的,來自中共的消息,​
也興許,是你我都不願讓任何一絲萬一,​
降臨在我們都最愛的家園之上,​
成為拆散你我的原因,​
所以選擇承擔質疑,也要守住防線。​

於是當世界共同陷入危難,​
當這場戰疫成為了人人自危,​
成為了沒有人得以倖免的全球大空襲。​
城市停擺、交通阻斷、一切事務暫停,​
原本地球村引以為傲的無邊無際,​
突然之間,變成了你我從沒想過,​
那沒有結束期限、更無法預測下一秒,​
不知何時才能再次抵達的,最遙遠的距離。​

但親愛的我們,​
在過去那一年裡,​
我們卻曾經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的,​
自在生活著,自由穿梭著,自信擁抱著,​
在臺灣,這片我們稱之為家的土地上。​
這不是因為我們得天獨厚,更不是湊巧,​
是因為有多少人在這段時間裡,​
持續犧牲著每天的生活,​
承擔著無法想像的壓力,​
持續守在那病毒隨時都可以衝破的邊際,​
用他們的所能所長,守護著這片島嶼,​
還有那在家園裡,持續歡笑著的我們。​

過去一年裡,邊境一線人員的檢疫、防護,​
沒有停歇、沒有休息;​
過去一年裡,防疫工作者的研究、調查,​
沒有停擺、沒有鬆懈、更沒有一刻不感到壓力;​
過去一年裡,病毒對世界的威脅,​
也從沒有離開過我們的生活,​
只是我們被保護的,幾乎忘了它的存在。​

是的,我們在這一年當中,​
確實還有很多的超前部署可以做,​
但沒能來得及做到、做好、做得盡善盡美。​
是的,在這一年當中,​
面對每一個不一樣的決定,即便已經參考了多方觀點,​
還是有那麼一絲一毫的機會,會產生差錯,​
無論我們多麼努力。​
是的,站在不同崗位上的人們,​
承載著不同的期待,確實有他們的責任,​
也有他們義務上需要承擔的風險,​
更不代表即便他們盡力了、嘗試了,​
就可以去解釋任何產生的差錯。​
但是也是的,在過去一年裡,​
我們過了與世界上好多人幾乎完全不一樣的舒適生活,​
而那是多少人,一同負重前行,才得以換來的歲月靜好。​

所以此時此刻,我想說的是,​
親愛的我們,​
一起看看身旁的家人,或是螢幕前的自己。​
現在的你我還能待在家中,吹著電風扇​
想著這餐要煮什麼,下一部影集要看什麼,​
盤點明天WFH的工作項目有哪些,​
其實已經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。​

親愛的我們,​
這樣新型態的生活模式,確實算不上是最舒服,​
甚至讓人開始難受、焦慮、不知所措,​
不斷思考著,什麼時候可以結束。​
但讓我們想想,那每天上升的確診與消殞數字,​
每一個,都是跟你我一樣,是被人們愛著的人,​
是這片島嶼上良善的生命、努力的人們。​
因此,在這段時間裡 #如果可以,​
請讓我們一起努力守在家中,​
不要移動、不要群聚、做好防疫,​
忍著一時,保護家園度過這多舛的一年。​

如果可以,#讓我們一起練習相信專業,​
不再因為焦慮,而對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發表斷言,​
不再因為恐懼,而開始對專業失去信心。​
讓我們練習相信醫療、研究、防疫工作者,​
他們這麼多年不辭辛勞的訓練與經驗,​
會能夠在最需要他們的時候派上用場。​
讓我們一起學習,可以對不同的決定與執行方法,​
提出質疑,提出討論,提出不同觀點,​
但不去對於不了解的事情惡意指責,​
更謹慎小心不造謠,不刻意製造恐慌,​
讓早已複雜的現況,更加陷入無解。​

如果可以,#讓我們趁這個機會跟上數位轉型,​
跟著世界的腳步與趨勢,讓不同的產業,​
都有機會可以透過新時代的科技,​
超越距離與時間的限制,打出新一片天下。​
讓我們將這次的危機,​
轉變為突破另一種限制的轉機,​
讓疫情之後的我們,無論身處哪一個崗位,​
都多加上了數位科技的強項,​
不僅不會再因為距離無法到達,而備受限制,​
更因為擁有數位的能力,而擁有更多的彈性。​

如果可以,#讓我們多關心WFH又要顧孩子的家長,​
他們真的真的一點都不容易,​
每天都在即將爆炸的邊緣徘徊。​
如果你的同事在開會時有孩子不小心闖入,​
請別急著指責他,因為他可能已經好努力地,​
將孩子放在遠方的椅子上、房間裡,​
但他們還是沒有辦法控制的,​
有需求需要即刻尋求家長協助。​
讓我們多一點體諒,也多一點關心,​
現在的家長24小時之中得一邊適應新的工作方式,​
還得一邊適應突然整天都在身邊,​
時刻不得停歇的,有孩子的生活。​
他們或許需要找人暫時放鬆聊聊,​
或許需要你我營造更友善的環境,​
也或許,就只是需要片刻的寧靜,​
而這些,總有什麼,是我們可以更多做一點,​
讓他們生活可以更好過一些的。​

如果可以,#讓我們一起接住同在疫情之中的你我,​
這片土地上,雖然每一個人在病毒面前,​
都是弱者,都無法抵抗,也都是平等的,​
但受到疫情影響的衝擊程度,卻是有所差異的。​
在平常的生活裡,我們思考著未來、思考著方向,​
但不是每一個人,都有敢夢敢想的權利;​
而疫情嚴峻的現在,​
當我們思考著要用什麼方式維持運動習慣、​
維持心情、維持健康飲食,​
卻有些人需要擔心的,​
是孩子會不會斷糧、水電瓦斯會不會斷線、​
房租會不會無從籌措,​
連下個月會不會有個遮風避雨之處,都成了未知。​
此時的我們,如果還有能力,​
且讓我們用各種方式,捐款捐物,​
甚至是分享資訊,都是種支持,​
一起接住,那一樣身在疫情之中,​
或許素昧平生,但真的需要協助,​
且就身在你我身邊,如此靠近,​
同住這片土地上的人們。​

如果可以,#讓我們多體諒一線與戶外工作者,​
不論是風雨疫情皆無阻,甚至沒有他們,​
許多人在現在根本難以溫飽的外送員,​
又或是本就在互外工作的,做工的人們,​
還有那些日夜替我們在這個接觸被限制的情況下,​
將文件、包裹順利送達不同目的地的物流人員們。​
他們跟我們一樣害怕病毒,​
擔心自己的家人會受到影響,​
但他們不只是為了維持工作、維持生計,​
也為了我們的生活得以持續運行,​
所以忍著不能接觸家人孩子、​
忍著在30多度悶熱的夏天,​
戴著早已濕透的口罩面罩,​
忍著得蹲在路邊偷偷拿下口罩吃飯,​
還有可能會被罵防疫破口,忍著隨時會被染疫的風險,​
卻還是堅守在第一線努力著。​
而我們能做的,是別刻意用鏡頭與言語,​
做出我們絕對不會對自己家人朋友做出的針對行為,​
多一點體諒,也多一點同理,​
讓疫情期間,能少一點衝突,多一分團結。​

如果可以,#讓我們對醫護與防疫人員表達最誠摯的支持與感謝,​
他們在疫情尚未降臨的時候,​
就日夜在生死交關的第一線,​
承擔著無比的壓力與無數的挑戰。​
而在疫情籠罩的現在,​
他們更是不曾停歇、不曾鬆懈,​
持續守在與病毒最近的距離​
用他們的專業,與病毒直球對決,​
只為盡力讓每一個岌岌可危的生命,​
每一個在這片島嶼上被人們愛著的人,​
都能不在這場戰疫之中,被無情帶走。​

如果可以,#讓我們一起守護我們的家臺灣,​
每一天,都有可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危機點,​
每一天,也都有可能是得以守住防線的致勝關鍵,​
而我們能做的事情,雖然一直一直都不多。​
卻每一項都無比重要、必要,​
而且得要每個人,都努力做到,​
因為透過微小的行為,​
待在家、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不接觸、​
端午節不跨區移動、不多人群聚,​
我們才真的有機會,可以讓疫情不再蔓延,​
也才真的有機會,可以在九局下半,​
守住最後防線,逆轉勝出。​

在死亡面前,人人都是平等的,​
在病毒面前,你我也都是同等脆弱,​
同島一命,團結抗疫,​
現在的我們,​
正站在這個至關重要的十字街口,​
只要我們願意,​
讓那些如果,#不再是如果,​
親愛的臺灣,與親愛的我們,​
一定可以再次打贏這場戰疫。​

2021/06/10​
Vivi Lin​
一個跟你一樣深愛著這片土地的臺灣人​

背景:Photo by Henry & Co. on Unsplash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是Vivi,一個很愛講話的女孩。 合作邀約請洽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